回答1:
魏;晋;南北朝;隋;唐
清商乐舞是中国魏、晋、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俗乐舞的总称。清商乐作为三国、两晋、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传统音乐。它是晋室南迁之后,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区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、西曲相结合的产物,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。
由来:
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音乐。清商乐的来源,有两种说法,一是源于古代的商歌。《淮南子修务训》高诱注:“清,商也;浊,宫也。”所以商歌就有清商之义。另一说清商出于汉代乐府《相和歌》中的清商三调。《相和歌》中有平调、清调、瑟调,清调以商为主,举清商以代表三调,称为清商三调。清商乐传到唐代尚存周曲《白雪》。
衰微:
武则天长安年代(701~704)以后,朝廷不再重视古曲,清商乐舞的乐工舞伎严重缺少,能合于管弦的清商乐仅剩《明君》、《春江花月夜》、《白》等8曲。有些舞蹈,如《幡舞》、《扇舞》等均已亡佚。据《旧唐书?音乐志》记载,到唐开元年间(713~741),只有李郎子一人尚能传清商旧曲,后李郎子逃,“清乐之歌阙焉”。
随着唐代与西域各民族各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,清商乐舞逐渐与西域音乐舞蹈相结合,形成了唐代的燕乐舞蹈。